關鍵時刻沖在前,逆行而上顯擔當。面對著嚴峻的疫情形勢,謝旗營鎮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積極響應,迅速進入戰斗角色,義無反顧堅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線,數據核查、隔離轉運、追陽分隊、志愿服務、卡點駐守,涌現出一個個勇于擔當、甘于奮戰的先進典型。一個個平凡而感動的故事背后,彰顯著謝旗營鎮機關干部的政治擔當、使命擔當和責任擔當。
數據賦能精準防疫 “疫”線背后的“數據戰士”
“呼~~,上千人的大數據推送終于完成核查啦!”凌晨2點,數據核查組辦公室內,燈火通明,陳陽和他的組員們將所有數據核查反饋的結果上報后,終于可以放松下持續緊繃的身體。為了能夠確保所有風險人員應查盡查、應管盡管、一個不漏,每天他們都是一手拿著電話,一手敲著鍵盤,從早到晚撥打數百個電話進行數據信息核查,詳細問明情況,精確到人,全面摸排從外地返武人員,并及時的將信息匯總后上報,以便能夠快速對在武人員進行管控,為了做到早核查、早發現、早管控,他們每天中午不休息,實在累了就靠在辦公椅上短暫休息,一直到晚上核查完數據后才能休息,讓數據跑在疫情前,他們用行動為全鎮疫情防控筑起第一道屏障。
晝夜兼程一刻不停 “疫”線防控的轉運人
隔離轉運專班的同志,他們站在“疫”線,不分晝夜,行于風險之中,奔波于隔離點、各村、高鐵站和各個高速卡點,馬不停蹄的轉運人員。
“老王,小徐崗高速口有個需要現在轉運到隔離點的人員。”“好的,我現在就去。”凌晨1點,隔離轉運專班負責人席淑芳、郭勝民還在電話不停的聯系著車輛,接送需要隔離的人員。這樣的場景已經記不清多少次了。轉運工作時間不固定,專班的同志們24小時待命。負責轉運的司機師傅有時一天連續轉運,忙起來飯都顧不上吃,但為了做好隔離轉運,他們一接到任務,就馬上確認人員信息和位置,迅速投入轉運工作。“車在位,人待命”,他們用快速轉運撐起謝旗營鎮疫情防控的一道重要防線。
向“陽”而行分秒必爭 “疫”線奮戰的“新夸父”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謝旗營,有這樣一隊人,與病毒賽跑,與時間賽跑,從清晨到日暮,從寒星到朝露,他們24小時超長“待機”,循跡追陽,用最快的速度阻斷疫情傳播,他們是新時代的“抗疫夸父”,他們有一個特殊的名字—追陽小分隊。
“追陽必須快,慢了可能就會有更多的風險傳播隱患”,追陽小分隊組長穆雅靜表示,“早一分鐘鎖定對象并實施管控和檢測,就能為切斷傳播鏈條爭取更多的時間”。生活中,他們為人夫、為人父,有自己的家庭;工作中,他們身兼數職,既有業務工作,也有包村任務,還參與應急處置等多項工作。但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他們時刻待命,舍小家為大家,指令一下,全副武裝,身著防護服,以最快速度帶隊入戶查抗原、做核酸、送樣本,不分白天黑夜,為全鎮的抗疫工作默默地奉獻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守初心、擔使命,為謝旗營鎮疫情防控筑牢前沿陣地。
同心戰“疫”志愿有我 “疫”線當中的勇敢者
穿著紅馬甲,帶著紅袖標,謝旗營鎮各村都有這樣一群人,面對嚴峻的疫情,大批村民群眾積極響應,勇于奉獻,用愛心凝聚信心,積極投身到抗擊疫情一線當中,卡點掃碼登記、核酸志愿服務、物資運送保障中都能看到他們一個個身影在不停的忙碌。
“當我戴上疫情防控志愿者紅袖標的時候,瞬間覺得肩負責任,希望能夠為家鄉盡自己的一份力。我會堅守好自己的崗位,認真排查每個進出人員,做好卡口掃碼登記和值班值守,守牢我們村的大門。”張雪琳在陳小段村卡口值班時說到。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在這個夾雜著疫情的寒冷冬天,一批批不求回報,無私奉獻的志愿者,用堅守和大愛為謝旗營鎮疫情防控筑立起一道道堅固堤壩。
堅守卡點筑牢防線 “疫”線前沿的守護者
嚴防外來輸入關口,守好武陟的“東大門”,在武陟縣謝旗營鎮東武獲卡點,謝旗營鎮機關干部正在同交通工作人員對出入車輛和駕乘人員進行有序檢查,測溫、掃碼、登記等工作,無論刮風下雨,白天黑夜,他們24小時輪流值守在卡點,認真檢查每一輛車,登記每一條信息,確保每個進入我縣的人都能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不漏一人,不漏一車,牢牢把控好第一道關口。
“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堅決完成這次任務,認真履行好崗位職責,牢牢守住我們的家門,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貢獻自己的力量。”張超說道,作為站在一線前沿的“守護者”,他們始終無怨無悔堅守在抗疫第一線,為謝旗營鎮疫情防控筑起了一座堅實的堡壘。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越是艱難險阻,越顯責任擔當,在疫情防控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謝旗營鎮的黨員干部始終恪盡職守,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用行動詮釋使命與責任,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牢牢守住轄區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而堅守奮斗。
|